1.(2011?廣東省)
言默戒
楊時
鄰之人有雞夜嗚,惡其不祥,烹之。越數(shù)日,一雞旦而不鳴,又烹之。已而謂予日:
“吾家之雞或夜鳴,或旦而不鳴,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雞鳴能不祥于人歟?其自為不祥而已?;蛞锅Q,鳴之非其時也;旦而不鳴,不嗚非其時也,則自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與焉?若夫時然后鳴,則人將賴汝以時夜①也,孰從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異此?未可言而言,與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禍也。故書之以為言默戒?!?/p>
【注】①時夜:司夜,指打鳴報曉。時,掌管。
1.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鳴 或:-
(2)皆足取禍也 取:_ ___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夫雞鳴能不祥于人歟?其自為不祥而已。
3.作者為什么認為雞“鳴”與“不鳴”都是“自為不祥”?(2分)
4.鄰人烹雞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3分)
【答案】
1.(1)有的 (2)招致
2.雞打鳴能對人不吉祥嗎?只不過它們自作不吉祥罷了。
3.當鳴不鳴,不當鳴而鳴都是不合時宜的。(或:“夜鳴,鳴之非其時也;旦而不鳴,不鳴非其時也”)
4.該說不說和不該說而說,都會招致災禍,說話做事要適宜。
2.(2011?廣東省佛山市)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
榮累之辨
(東漢)王充
高士所貴,不與俗均,故其名稱,不與世同。身與草木俱朽,聲與日月并彰;行與孔子比窮,文與楊雄為雙,吾榮之。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細,于彼為榮,于我為累。偶合容說,身尊體佚,百載之后,與物俱歿,名不流于一嗣,文不遺于一札,官雖傾倉,文德不豐,非吾所臧。
(王充《論衡 . 自紀》)
1.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身與草木俱朽,聲與日月并彰;行與孔子比窮,文與楊雄為雙,吾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不贊賞怎么樣的人?用
自己的話簡要概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身體和草木一樣枯萎了,名聲卻和日月一樣明亮;經(jīng)歷和孔子一樣,處于困境;文章卻同楊雄不相上下,算得一雙,我認為這樣的人是光榮的。
2、德行不高,名聲不好,沒有什么作為,沒有好文章的人。
3.(2011?廣東省湛江市)
于令儀不責盜
曹州于令儀者,市井①人也,長厚不忤物,晚年家頗富裕。一夕,盜入其家,諸子禽之,乃鄰舍人子也。令儀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為盜耶?”曰:“迫于貧耳!”問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庇诹顑x如其所言與之。既去,復呼之,盜大恐。謂曰:“爾貧甚,夜負十千③以歸,恐為人所詰。留之,至明使去。”盜大感慚,卒為良民。
(摘自《澠水燕談錄》)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對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貫銅錢。
21.下列各句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諸子禽之 禽:通“擒”,抓獲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時
C.問其所欲 欲:欲望 D.卒 為良民 卒:最終
22.請將文中畫線句子“爾貧甚,夜負十千③以歸,恐為人所詰”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23.請簡要概括于令儀的性格特點。(2分)
【答案】
21.C
22.譯文:你太窮了,晚上背著十貫銅錢回家,恐怕會被人責難的。
23.寬厚大方,處處為別人著想。
4.(2011?湖北省宜昌市)
一、領(lǐng)會杉樹之直節(jié),仰慕君子之德行(16分)
南康直節(jié)堂記
◆蘇 轍
南康太守聽事之東,有堂曰“直節(jié)”,朝請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長短巨細若一直如引繩高三尋而后枝葉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凜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長劍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陰,府史之所蹲伏,而簿書之所填委①。君見而憐之,作堂而以“直節(jié)”命焉。
徐君溫良泛愛,所居以循吏②稱,不為皦察之政③,而行不失于直。觀其所說④,而其為人可得也。堂成,君與客飲于堂上??妥矶柙唬骸拔嵊麨榍?,為曲必屈,曲可為乎?吾欲為直,為直必折,直可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葉,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廬山之民,升堂見杉,懷思其人,其無已乎?”歌闋而罷。
元豐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蘇轍記。
(節(jié)選自《欒城集》)
【注釋】①填委:堆放。②循吏:奉公守法。③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嚴明苛刻的政令。④說:同“悅”,喜歡。⑤曲:彎曲,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6.請結(jié)合你所學過的文言文,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揭( ) 陰( ) 柯( ) 安( )
7.請在原文中另找一個與例句中加點“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朝請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答句: 。
8.請用/為下邊的文言句子斷句。(2分)
庭有八杉長短巨細若一直如引繩高三尋而后枝葉附之。
9.翻譯下邊的文言語句。(2分)
吾欲為直,為直必折,直可為乎?
10.本文由樹及人,相映成趣。請用文中的兩個字來準確概括杉樹與徐君的共同點。(2分)
11.徐君一生被人所稱道的德行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摘錄原文作答。(2分)
1 2.積累鏈接:荷蓮雖小,卻也有著與杉樹同樣的品性。請默寫出周敦頤 《愛蓮說》中“蓮”與“杉”品性相近的四句話(計16個字)。(2分)
【答案】
6.(4分)揭:高舉;陰:樹蔭(陰)、陰涼;柯:樹枝;安:怎么
7.(2分)①府史之所蹲伏
②而簿書之所填委(說明:二者任選其一即可)
8.(2分)庭有八杉/長短巨細若一/直如引繩/高三尋/而后枝葉附之。
(說明:斷對一處得0.5分)
9.(2分)我想做個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會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嗎?
(說明:“欲”“直”“折”“乎”四個關(guān)鍵詞的翻譯錯一個扣0.5分)
10.(2分)直節(jié)
11.(2分)(徐君)溫良泛愛,所居以循吏稱,不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
(說明:答對一句得0.5分)
12.(2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說明:錯一字扣1分)
5.(2011?湖北省武漢市)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8-10題。
是儀字子羽,北海營陵人也。孫權(quán)承攝①大業(yè),優(yōu)文②征儀。呂蒙圖襲關(guān)羽,權(quán)以問儀,儀善其計,勸權(quán)聽之。從討羽,拜忠義校尉。既定荊州,都武昌,拜裨將軍,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復授兵,儀自以非才,固辭不受。黃武③中,遣儀之皖④就將軍劉邵,欲誘致曹休。休到,大破之,遷偏將軍。
大駕東遷,使儀輔太子。后從太子還建業(yè)。典校郎呂壹誣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謗訕國政,權(quán)怒,收嘉系獄,悉驗問。時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聞之,儀獨云無聞。于是見窮詰累日,詔旨轉(zhuǎn)厲,群臣為之屏息。儀對曰:“今刀鋸已在臣頸,臣何敢為嘉隱諱,自取夷滅,為不忠之鬼!”據(jù)實答問。權(quán)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儀不治產(chǎn)業(yè),不受施惠,為屋舍財足自容。鄰家有起大宅者,權(quán)出望見,問起大室者誰,左右對曰:“似是儀家也?!睓?quán)曰:“儀儉,必非也?!眴柟摇?/p>
是儀時時有所進達⑤,未嘗言人之短。事國數(shù)十年,未嘗有過。
(選自《三國志?是儀胡綜傳第十七》,有刪改。)
【注釋】①承攝:繼承掌管。②優(yōu)文:意思是專門下文,給是儀優(yōu)厚的待遇。③黃武:年號。④皖:地名。下文“建業(yè)”也是地名。⑤進達:舉薦人才。
8.對下面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既定荊州,都武昌 既:既然
B.后從太子還建業(yè) 從:跟從,跟隨
C.權(quán)遂舍之 遂:于是
D.左右對曰:“似是儀家也?!?左右:身邊的人,近臣
9.下面語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10.下面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儀被派遣到皖縣見將軍劉邵,準備引曹休出戰(zhàn)。
B.當眾官因害怕呂壹而誣蔑刁嘉誹謗國政時,是儀不畏權(quán)勢,堅守自己做人的原則。
C.是儀置辦家產(chǎn)私業(yè),擁有一棟大宅,從不接受別人的施舍惠賜。
D.是儀經(jīng)常舉薦人才,勤政為國數(shù)十年,不曾有過失。
11.請把第三大題文言語段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每小題3分)
(1)儀自以非才,固辭不受。
(2)權(quán)以問儀,儀善其計,勸權(quán)聽之。
【答案】
B8.A9.D10.C
非選擇題:
11.(1)是儀自己認為沒有才能,堅決推辭而沒有接受。
(2)孫權(quán)把(呂蒙圖襲關(guān)羽)這件事拿來問是儀,是儀認為這個計謀很好,就勸孫權(quán)聽他的。
6.(2011?湖北省省潛江、漢口、天門、江漢油田)
文言文閱讀(6分)
趙簡子①之子,長日伯魯,幼日無恤②。將置后③,不知所立。乃書訓誡之詞于二簡④,
以授二子,日:“謹識⑤之。”三年而問之,伯魯不能舉其詞。問其簡,已失之矣。問無恤,
誦其詞甚習固。問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于是簡子以無恤為賢,立以為后,是為趙襄子,
而果昌趙。
(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
【注釋】①〔趙簡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長日伯魯,幼日無恤〕大兒子叫伯魯,小兒子叫
無恤。③〔置后〕選立繼承人。④〔二簡〕兩片竹簡。⑤〔識(zhl)〕記住 。⑥〔甚習〕很熟。習,熟悉,
熟練。⑦〔果昌趙〕果然使趙國昌盛起來。
13.下列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乃書訓誡之詞于二簡 于舅家見之
B.以授二子 以彰其咎
C.問其簡 其真無馬邪
D.出諸袖中而奏之 人不知而不慍
14.文意理解。(4分)
(1)趙簡子通過觀察無恤“ ”、“ ”這兩個細
節(jié),認為他賢能,最后選定他做了繼承人。(用原文作答)(2分)
(2)這個故事給了你怎樣的啟示?(2分)
【答案】
13.A(2分)
14.(1)誦其詞甚習 出諸袖中而奏之(2分)
(2)示例:①細節(jié)決定成敗。②要選賢任能。(2分.從小事、細節(jié)、教誨、機遇、品
格、選人等任一角度談啟示,言之有理即可)
7.(2011?湖南省株洲市)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②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③不如蜀鄙之僧哉?
(節(jié)選自《為學》)
【注釋】①鄙:邊遠的地方 ②去:距離 ③顧:難道
24.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僮雍问讯?②越明年
25. 翻譯句子:吾欲之南海,何如?
26.讀了這段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答案】
8.(2011?江蘇省無錫市)
(一)(12分)
伍子胥父誅于楚,子胥挾弓,身干闔閭。闔閭曰:“士之甚,勇之甚?!睂橹畧蟪?。子胥曰:“不可,諸侯不為匹夫報仇。臣聞事君猶事父也,虧君之行,報父之仇,不可?!庇谑侵埂?/p>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與。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歸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誰能伐楚乎?寡人愿為前列!”楚聞之,使囊瓦興師伐蔡。昭公聞子胥在吳,請救蔡。子胥于是報闔閭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與,拘蔡公三牟,然后歸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誰能伐楚者乎?寡人愿為前列?!勚?,使囊瓦興師伐蔡。蔡非有罪,楚為無道。君若有憂中國之事意者,時可矣?!标H閭于是使子胥興師,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將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墳。曰:“昔者吾先君無罪,而子殺之,今此以報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處也。
?、废铝芯渲械摹爸迸c“楚聞之”中的“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屬予作文以記之 B.至之市 C.親戚畔之 D.悵恨久之
?、赶铝袑θ宋锏姆治鲈u價有錯誤的一項是(2分)
A.伍子胥父親被楚王殺掉,但他在氣憤之余仍能克制,不貿(mào)然報仇,顯得異常冷靜。
B.“諸侯不為匹夫報仇”的話,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
C.伍子胥攻打楚國,既為吳國滅了楚國,又報了殺父之仇,稱得上是忠孝兩全。
D.蔡昭公被放回就立即要攻打楚國,表現(xiàn)了他的草率與莽撞。
?、菇忉屜铝芯渥又屑狱c的詞(4分)
?、偕砀申H閭 身: ▲ ②被羔裘 被: ▲
③天下誰能伐楚乎 伐: ▲ ④操鞭笞平王之墳 笞: ▲
?、悍g下列句子(4分)
?、偶淳姓压羡耆缓髿w之。(2分)
譯: ▲
⑵囊瓦者何?楚之相也。(2分)
譯: ▲
【答案】
⒎(2分)A。
?、?2分)C。伍子胥本是楚國人,他逃跑到吳國攻打楚國,為吳國滅了楚國,稱不上是忠。[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4分)①身:親自 ②被:穿著 ③伐:進攻 ④笞:抽打
?、?(4分)
?、?2分)就把蔡昭公拘禁在南郢,一直到三年以后才放他回去。
?、?2分)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國的丞之相。
9.(2011?江蘇省鹽城市)
(二)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10—13題。(15分)
[乙]楊萬里○1為人剛而偏。韓侂胄○2用事,欲網(wǎng)羅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嘗筑南園。屬萬里為之記,許以掖垣○3。萬里曰:“官可棄,記不作可?!眮腚许#拿?。臥家十五年,皆其柄國○4之日也。侂胄專僭○5日益甚,萬里憂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憂國也,凡邸○6吏之報時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7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萬里慟哭失聲,亟呼紙書日:“韓侂胄奸臣,專權(quán)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8,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書十四言別妻子,落筆而逝。
(節(jié)選自《宋史?楊萬里傳》)
[注釋]①楊萬里:南宋著名詩人,力主抗金。②韓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專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國:掌管國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輕人。⑧吾頭顱如許:意為我頭發(fā)已白,年已老。
12、下列選項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臥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語“楊萬里”。
B、文中畫線句的朗讀停頓可標注為“萬里憂憤/怏怏成疾”。
C、“謀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釋為“國家”。
D、“又書十四言別妻子”意為“又寫下了十四句話告別妻子”。
13、乙文主要寫了楊萬里的哪些事情?這些事情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品質(zh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D
13、楊萬里不為韓侂胄寫記,楊萬里憂國而死。表現(xiàn)了他為人剛正耿直,熱愛國家。
譯文:楊萬里為人剛正而固執(zhí)。韓侂胄專權(quán)之后,想要網(wǎng)羅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園。囑咐楊萬里為南園寫一篇記,答應讓楊萬里做高官。楊萬里曰:“官可以不做,記是不能寫的?!眮腚猩胶苌鷼?,改叫他人去寫。楊萬里在家閑居十五年,都是韓侂胄專權(quán)的日子。韓侂胄日益專權(quán)了,楊萬里心中憂憤,怏怏不樂,終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憂慮國事,凡是和時政有關(guān)的事情都不告訴他。有一天宗族里有個年輕人族子忽然從外面回來了,說起韓侂胄用兵的事情。楊萬里失聲痛苦,急忙叫拿來紙寫道:“韓侂胄奸臣,擅自專權(quán),目無無皇上,大動干戈,殘害人民,圖謀危害國家,我這么大歲數(shù)了,沒有辦法報效國家,只有憤憤不平!”又寫下了十四個字告別妻子兒女,寫罷就去世了。
10.(2011?江西省)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題。(10分)
解元,字善長,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鑠人,垂手過膝,能百步穿楊葉,號“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卻行②。嘗乘駿馬馳突賊陣,往返如飛。
初,起兵保安軍德清砦③,積功授青澗都虞侯。建炎三年,詔隸韓世忠,擢⑤偏將軍。世忠出下邳,聞金人大至,眾心搖愕。世忠憂之。元便領(lǐng)二十騎游擊,俘其生口,備悉敵情。俄而復出,敵騎數(shù)千四面集,元擲身陷陣,左右鶻擊⑥,大呼,聲振刀甲。一大酋驚,墜馬走,眾懼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門宣贊舍人。
(節(jié)選自解縉《太原王傳》)
【注釋】①由基:即養(yǎng)由基,春秋時楚人,善射。②卻行:倒退而行。③保安軍德清砦:與下文“下邳”,均為地名。④清澗都虞侯:與下文“偏將軍”“閤門宣贊舍人”,均為官名。⑤擢:提拔。⑥鶻擊:像鶻一樣猛擊。鶻:鷙鳥。
1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1分)
敵 騎 數(shù) 千 四 面 集
1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3分)
(1)優(yōu)( ) (2)備( ) (3)遁( )
13.說說“聞金人大至,眾心搖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寫賓客“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是通過側(cè)面描寫表現(xiàn)口技人技藝高超。請找出選文中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為了突顯人物形象,選文主要寫了解元的哪兩個特點?請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答案】
11.敵騎數(shù)千/四面集(1分)
12.(1)以……為憂,感到擔憂(1分) (2)詳細,詳盡(1分) (3)逃跑(1分)
13.(士兵們)聽說金兵大隊人馬逼近,驚訝不已,軍心動搖。(2分)
14.一大酋驚,墜馬走,眾懼辟易遁去。(2分)
15.力大無比,本領(lǐng)高強(1分);智勇雙全,戰(zhàn)功卓著(1分)。
11.(2011?江蘇省蘇州市)
(二)
建安五年,曹公①東征,禽②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顏良攻白馬③,羽策馬刺良于萬眾之中,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日:“卿試以情問之?!奔榷|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边|以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④其所賜拜書告辭。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節(jié)選自《三國志》,有刪改)
[注釋]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紹”分別為關(guān)羽、袁紹。
?、谇荩和ā扒堋?。
?、郯遵R:地名。
?、芊猓悍獯妗?/p>
1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及羽殺顏良”中的“及”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出師表》)
B.及郡下,詣太守(《桃花源記》)
C.及魯肅過尋陽(《孫權(quán)勸學》)
D.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13.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2分)
14.面對曹公厚賜,關(guān)羽“終不留”的原因
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案】
11.(2分)C
12.(2分)我一定要立功來報答曹公才會離開。(譯出“乃’’得1分,大意對得1分)
13.(2分)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劃對兩處得1分,劃對三處得2分,劃五處及五處以上不得分)
14.(2分)(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12.(2011?山東省德州市)
(三)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騿枺骸皶鹤『螣?”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世說新語》
14. 解釋下面加點的詞。(2分)
?、僖蚱疳葆?②嘗暫寄人空宅住
15.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16.“雪夜訪戴”表現(xiàn)了王子猷怎樣的個性?“何可一日無此君”表達了古人怎樣的理想和追求?(3分)
【答案】
14.答案示例:①于是②曾經(jīng) 評分:每小題1分,共2分。
15.答案示例:我本來乘著興致而來的,沒有了興致就返回,何必要見戴安道! 評分:3分,意思對即可。
16.答案要點:率性而為高尚有節(jié)正直謙虛堅韌不拔 評分:前一問1分,后一問2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
13.(2011?山東省聊城市)
目不見睫
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p>
莊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shù)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躋①為盜于境內(nèi),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p>
莊王乃止。
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
【注釋】①莊躋:戰(zhàn)國時楚莊王后裔,后降漢。
8.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2分)
A.楚莊王欲伐越 B.此智之如目也
齊師伐我 其家甚智其子
C.王之伐越,何也 D.莊王乃止
無絲竹之亂耳 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9.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自見之謂明。
10.讀后,你想到了與此文主旨相關(guān)的哪個成語或俗語?(2分)
【答案】
8.B
9.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才是明智。
10.示例:知(智)者不惑 人貴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4.(2011?山東省青島市)
(一)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本題滿分7分)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8.下列四個選項中與“見漁人,乃大驚”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項是(2分) ( )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錄畢,走送之,不敢 稍逾約?!端蜄|陽馬生序》
C.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D.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犊诩肌?/p>
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1)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
(2)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 )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3分)
(1)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譯文: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文:
【答案】
ll.(1)全、都,全部;(2)推測、估計、考慮。
l2.(1)宗澤從小性格豪爽,有遠大的志向。 (2)今天,進和退同樣是死,不能不從死中求生。
13.豪爽有大志、英勇善戰(zhàn)、忠君愛國。
15.(2011?山東省濰坊市)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11分)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jié)。然內(nèi)孝謹,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 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久之,顯宗問固:“卿弟安在?”固對:“為官寫書,受直以養(yǎng)老母?!钡勰顺瑸樘m臺令史。
十六年,遣與從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廣奉超禮敬甚奮,后忽更疏懈。超謂其官屬曰:“寧覺廣禮意薄乎?此必有北虜使來,狐疑未知所從故也。明者睹未萌,況已著邪?”乃召侍胡詐之曰:“匈奴使來數(shù)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狀。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北娫唬骸吧??!背跻梗鞂⒗羰客继敔I。會天大風,超令十人持鼓藏虜舍后,約曰:“見火然,皆當鳴鼓大呼?!庇嗳讼こ直髪A門而伏。超乃順風縱火,前后鼓噪。虜眾驚亂,超手格殺三人,吏兵斬其使及從士三十余級,余眾百許人悉燒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廣,以虜使首示之,一國震怖。
(選自《后漢書?班梁列傳》,有刪節(jié))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1)不恥勞辱。(1分)
(2)見火然,皆當鳴鼓大呼(1分)
11.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徐令彪之少子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效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 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C.為官寫書,受直以養(yǎng)老母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D.超乃順風縱火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12.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匈奴使來數(shù)日,今安在乎?(2分)
(2)余人悉持兵弩夾門而伏。(2分)
13.按要求填空。(2分)
(1)班超“詐侍胡”“約火攻”“殺匈奴”等細節(jié)表現(xiàn)了他 (成語)的性格特點。(1分)
(2)文中“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的句意與司馬遷《陳涉世家》中“ ”有異曲同工之妙。(1分)
【答案】
10.(1)恥:認為……羞恥。 (2)然:通“燃”,燃燒。
11.B
12.(1)匈奴的使者已經(jīng)來了好幾天了,現(xiàn)在在哪里? (2)其余的人全都拿著兵器埋伏在門兩旁。
13.(1)智勇雙全(2)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附:課外文言文參考譯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是徐縣縣令班彪的小兒子。班超有很大的志向,不拘泥于小節(jié)。但品性孝順,在家里經(jīng)常辛勤地做粗活,并不認為是勞苦羞恥的事。他很有口才,并且廣泛地涉獵典籍。永平五年,他哥哥班固被征召做了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一起隨哥哥到了洛陽。家里很貧窮,經(jīng)常被官吏雇傭去抄寫文書來供養(yǎng)家人。長時間的勞作后,有一次曾經(jīng)停止抄錄工作,扔掉筆感慨道:“大丈夫沒有別的志向,也應當效仿張騫,出使異城,建立功業(yè),來獲取封侯的功名,怎么能長期做這種替人抄抄寫寫的事呢?”身邊的人都取笑他,他說:“凡夫俗子怎么能知道壯士的志向呢?”過了很長一段時問后,顯宗(明帝)問班固:“你弟弟在做什么?”班固回答說:“替官員抄寫文書,掙點錢奉養(yǎng)老母?!被实塾谑亲尠喑隽颂m臺令史。十六年,他被派遣和從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城。班起到了鄯善后,鄯善王廣禮節(jié)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后來忽然就變得馬虎怠慢起來。班超對他的從屬官員說:“難道沒有覺察出廣對待我們禮節(jié)疏薄了嗎?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來了、他猶豫不決、不知何去何從的原因。聰明人在事情還沒有發(fā)生前就能覺察出來,何況現(xiàn)在形勢已經(jīng) 很明朗了呢?”于是把西域的侍者召來,詐他說:“匈奴的使者已經(jīng)來了好幾天了,他們現(xiàn)在在哪里?”西域侍者驚恐萬狀,把具體情況全部交代了。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xiàn)在最好的辦法,只有借著夜色用火攻擊匈奴人,讓他們不知道我們有多少兵力,一定非常震驚害怕,這樣就可以把他們?nèi)肯麥?。消滅了這些敵人,鄯善人就嚇破膽了,我們就大功告成了?!北娙苏f:“好?!眲?cè)胍?,就帶領(lǐng)著官兵直奔匈奴人的營地。正遇上大風呼嘯,班超讓十個人帶著鼓藏到敵人住房的后面,跟他們約定說:“看到大火燒起來后,你們一定要一齊擊鼓大喊?!逼溆嗟娜巳繋е髀穹陂T兩旁。班超于是順風放火,房前屋后的人一齊擊鼓吶喊。敵人驚嚇得亂了營。班超親手殺了三人,官兵們斬殺了匈奴使者和部下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人全被大火燒死。班超于是召見鄯善王廣,把匈奴使者的頭顱拿給他看,鄯善全國上下震驚懼怕。
16.(2011?陜西省)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題。(12分)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①,約②官職,從權(quán)制③,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 輸情④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⑤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nèi),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⑥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注釋】①儀軌:禮儀法度。②約:省減,簡約。 ③權(quán)制:合乎時宜的制度。④服罪輸情:認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亞匹:同一流人物。亞:同類。
17.判斷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4分)
(1)撫百姓,示儀軌 撫:安撫,撫慰 ( )
(2)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 益:利益 ( )
(3)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親:親人 ( )
(4)終于邦城之內(nèi), 咸畏而愛之 愛:愛戴,擁戴 ( )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2分)
A.諸葛亮之為相國也 B.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D.刑政雖峻而無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9.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20.作者稱贊諸葛亮是“識治之良才”,請結(jié)合課文《出師表》加以說明。(2分)
【答案】
17.(1)√ (2)× (3)√ (4)√
18.C
19.善的(或:好的)沒有(因為)微小而不獎賞;惡的(或:壞的)沒有(因為)輕微而不貶黜。
20.答案示例:《出師表》中諸葛亮請求后主做到廣開言路、嚴明賞罰、任人唯賢(親賢遠佞),充分展示了諸葛亮治國的雄才大略。
17.(2011?上海市)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2-15題。(12分)
韓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親②獻玉盞一只,云耕者入壞冢③而得,表里無纖瑕可指,真絕寶也,特設(shè)一桌④,致玉盞其上,且將用之酌酒,遍勸坐客。俄為吏將誤觸臺倒,玉盞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將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動,笑謂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時。”謂吏將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12.解釋上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
云耕者入冢而得 ( ) ( )
13.對文中畫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不是這個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不是這個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14.“吏將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用原文語句回答)(2分)
15.本文表現(xiàn)了韓魏公 的品質(zhì)。(3分)
【答案】
12、說 獲得,得到
13、A
14、“俄為吏將誤觸臺倒,玉盞俱碎。”
15、待下寬厚
18.(2011?四川省成都市)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題。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觯Y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陷大澤中。以故漢追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①,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杈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表椡跣υ唬骸疤熘鑫?,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蹦肆铗T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 ,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②曰:“此項王也?!表椡跄嗽唬骸拔崧劃h購我頭千金,邑萬戶侯,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注釋】①快戰(zhàn):痛快地打一仗。②指王翳:指項王給王翳看。王翳,漢將。
3.對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項王軍壁垓下 壁:安營扎寨
B.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屬:歸屬
C.項王自度不得脫 度:估計
D.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 被:遭受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3分)
譯文:
(2)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3分)
譯文:
5.文中第三段反映了項羽怎樣的心理和性格特點?(4分)
答:
【答案】
3.(2分)B(“屬”:跟隨)
4.(6分)
(1) (3分)即使江東父老憐愛我并擁我為王,我有什么臉面見他們!(大意正確計 2分,落實“憐”的意思計1分)
(2) (3分)我聽說漢軍用千金來懸賞購買我的人頭,并給予萬戶封地,我就送你這個恩惠 吧。(大意正確計2分,落實“德”的意思計1分)
5.(4分)心理:愧對父老鄉(xiāng)親,不愿茍且偷生。(2分)性格特點:勇武與豪放。(2分) (意思相近即可)
19.(2011?四川省樂山市)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題。
秦巨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嘗夜行飲酒,道經(jīng)蓬山廟。忽見其兩孫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頸著地,罵:“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當殺汝?!辈嘉┠硶r信捶此孫。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歸家,欲治兩孫。兩孫驚惋,叩頭言:“為子孫,寧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試之?!辈馕颉?/p>
數(shù)日,乃詐醉,行此廟間。復見兩孫來,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動作不得。達家,乃是兩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殺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懷刃以去,家不知也。極夜不還。其孫恐又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殺之。
(選自《六朝志怪小說選譯》)
注釋: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東省膠南縣。
②坼:裂開。
6. 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不同的一組是
A.伯思惟某時信捶此孫 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廣故數(shù)言欲亡
7. 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懷刃以去 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B.其孫恐又為此鬼所困 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C.乃是兩人也 陳涉乃立為王
D.伯恨不得殺之 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8. 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巨伯的孫子雖挨過爺爺?shù)拇?,但并沒有因此而懷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見他們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經(jīng)識破鬼的騙術(shù),并捉住它們把它們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終還是誤殺了兩孫子。
C.選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孫子,因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兩次被鬼所騙。
D.這篇文章說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別不清,就會干出錯殺無辜,放縱鬼魅的事情來。
9. 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和教材上學過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為子孫,寧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試之。(《秦巨伯》)
譯文:
(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譯文:
【答案】
6.C 7.A 8.C
9. 翻譯。(6分,每小題3分)
(1)譯文:(我們)做子孫的,難道能這樣做嗎?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試試看。
(譯出“寧”、“更”得1分,整個句子通暢2分)
(2)譯文: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職責和分內(nèi)的事情。
(譯出“所以”、“職分”、判斷句式2分,句意通暢1分)
20.(2011?四川省內(nèi)江市)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3-5題。(11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p>
3.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并釋義。(4分)
?、汆⒅喽x 音:____________ 義:____________
?、谳m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__ 義:____________
4.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倜恳蕴煜聻榧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谄拮右率硟H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與該文一樣,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答案】
1.“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的行為具體地表達了她內(nèi)心的濃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載不動”的愁),抒發(fā)愁之重,重得無法承載。(兩層意思各2分,共4分)
3. ①dàn;吃.②zhé;往往,總是.①吃 ②往往,總是 (4分)
4.①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以”、“已任”各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確1分。共3分)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妻子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確1分。共2分)
5.岳陽樓記 揭示主題(各1分,共2分)
21.(2011?浙江省湖州市)
(三)閱讀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題。(8分)
張養(yǎng)浩,字希孟,濟南人。幼有行義,嘗出,遇人有遺楮幣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還之。年方十歲,讀書不輟,父母憂其過勤而止之,養(yǎng)浩晝則默誦,夜則閉戶,張燈竊讀。
山東按察使焦遂聞之,薦為東平學正。及選授堂邑縣尹,罷舊盜之朔望參者②,曰:“彼皆良民,饑寒所迫,不得已而為盜耳;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③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北姳I感泣,互相戒曰:“毋負張公。”有李虎者,嘗殺人,其黨暴戾為害,民不堪命,舊尹莫敢詰問。養(yǎng)浩至,盡置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猶為立碑頌德。
(選自《元史》有刪改)
【注釋】①楮(chǔ)幣紙幣。②罷舊盜之朔望參者:免除了有強盜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審訊檢查的規(guī)定。③目:名詞作動詞,看待。
2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有遺楮幣于途者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B.讀書不輟 輟耕之壟上
C.父母憂其過勤而止之 不能指其一端
D.山東按察使焦遂聞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
22.細讀選文,說說張養(yǎng)浩有哪些可貴的品質(zhì)。(3分)
【答案】
20. (共2分)B
2l. (共3分)既然已經(jīng)處分過了,現(xiàn)在仍舊把他們看成強盜,這是斷絕他們悔過自新的道路啊!(“猶”“絕”各1分.句意基本正確1分)
22(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學苦讀、寬容大度、執(zhí)法公正、不畏強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寫出3點.每一點1分)
22.(2011?浙江省金華市、麗水市)
㈢閱讀下面一篇課外文言文,完成23—25題。(6分)
純孝之報
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①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恒裝一囊,每煮食,輒貯錄②焦飯,歸以遺③母。后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遺已聚斂得數(shù)斗焦飯,未展⑤歸家,遂帶以從軍。戰(zhàn)于滬瀆,敗,軍人⑥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饑死,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①鐺(chēnɡ):平底淺鍋。 ②貯錄:儲存,收存。 ③遺(wèi):給予。 ④袁府君:袁山松,晉朝吳郡太守,孫恩攻滬瀆,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來不及。 ⑥軍人:這里指官軍。
2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拍负檬宠K底焦飯 ⑵袁府君即日便征
24.憑借注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
25.請就選文寫一句富有文采的讀后感言。(2分)
【答案】
23.⑴吃 ⑵出征
24.每次煮飯,(陳遺)就把焦飯收存起來,帶回家給母親吃。
25.示例一:焦飯有情,孝心無價。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鄉(xiāng)的小河永遠流淌在我的心中。
23.(2011?浙江省臺州市)
(三)(9分)
林道人①詣謝公②。東陽③時始總角④,新病起,體未堪勞,與林公講論, 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聽之,再遣信⑤令還,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婦少遭家難一生所寄唯在此兒?!币蛄魈楸阂詺w。謝公語同坐曰:“家嫂辭情慷慨,致可傳述,恨不使朝士⑥見!”
(選自《世說新語》)
【注】①林道人:指晉代和尚支遁,世稱林道人、林公。②謝公:謝安,東晉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稱謝太傅、謝公。③東陽:謝朗,謝安的侄子,曾任東陽太守。其父謝據(jù)早亡,下文“家難”即指此事。④總角:兒童頭結(jié)發(fā)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兒童。⑤信:傳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員。
2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東陽時始總角( ▲ ) (2)再遣信令還( ▲ )
(3)而太傅留之( ▲ ) (4)謝公語同坐曰( ▲ )
23.根據(jù)文意,用“/”把文中畫線部分斷成三個短句。(3分)
新 婦 少 遭 家 難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兒
24.王夫人為什么堅持要“流涕抱兒以歸”?(2分)
【答案】
22.⑴才 ⑵派 ⑶他,代東陽(或謝朗)⑷告訴或“對……說”
評分標準:每詞1分,第⑶題只寫出“他”,得0.5分。共4分。
23.新婦少遭家難/ 一生所寄/ 唯在此兒 。評分標準:第一處2分,第二處1分,共3分。
24.⑴新病起;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兒。評分標準:兩個要點,答到一點得1分。用自己的話表述意對也可。共2分。
24.(2011?浙江省寧波市)
(四)(8分)
王右軍①年減②十歲時,大將軍③甚愛之,恒置帳中眠。大將軍嘗先出,右軍猶未起。須臾,錢鳳④入,屏人論事,都忘右軍在帳中,便言逆節(jié)之謀。右軍覺,既聞所論,知無活理,乃陽吐污頭面被褥,詐孰⑤眠。敦論事造半,方憶右軍未起,相與大驚曰:“不得不除之!”及開帳,乃見吐唾從⑥橫,信其實孰眠,于是得全。
(選自《世說新語》,有刪減)
【注釋】①王右軍:王羲之。②減:不足。③大將 軍:王敦。④錢鳳:人名,字世儀。⑤孰:熟。⑥從:縱。
19.根據(jù)《辭海》提供的部分義項,為下列加點的詞選擇恰當?shù)慕忉尅?2分)
⑴屏人論事 ( ▲ )
A.當門的小墻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颇岁柾挛垲^面被褥 ( ▲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與“陰”相對 C.外露的 D.通“佯”
20.下列句中加點詞“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例句:大將軍甚愛之
A.悵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獄 D.宋何罪之有
21.文中大將軍和錢鳳為什么“大驚”?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
22.文中的王右軍是一個怎樣的孩子?(2分)
▲
【答案】
19.⑴ C ⑵ D(2分,每小題1分)
20.B(2分)
21.大將軍與錢鳳商議叛逆的事情,忘記了王右軍在帳中睡覺,擔心他們商量的計謀被右軍聽到了,為此感到大驚。(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 機智(聰明)、沉著(冷靜、鎮(zhèn)定)(2分)
25.(2011?浙江省衢州市)
(三)(7分)
盧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贄①。公閱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密語曰:“非秀才之文。”對曰:“某②苦心憂課③,非假手也?!惫唬骸按四乘鶠槲摹<姊苣馨嫡b否?”客詞窮,吐實曰:“得此文,無名姓,不知是員外撰述?!被袒逃?。公曰:“此雖某所制,亦不示人,秀才但有之?!?/p>
比去,問其所之。曰:“汴州梁尚書也,是某親丈人,須住旬日?!惫唬骸按罅荷袝擞H表,與君若是內(nèi)親,即與君合是至親。此說,想又妄耳?!逼淙藨?zhàn)灼⑤,若無所容。公曰:“不必如此。前時惡文及大梁親表,一時奉獻!”
【注釋】①投贄(zhì):投遞求見的名貼,這里指秀才把文章遞進去,求得提拔的意思。②某:自稱,相當于“我”。③課:功課,學業(yè)。④兼:這里可譯作“也”。⑤戰(zhàn)灼:哆嗦,打戰(zhàn)。
2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1)非假手也 (2)客詞窮 (3)秀才但有之
2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比去,問其所之。
23、選文中秀才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 )
【答案】
21、(1)借、假借 (2)盡、完 (3)只、只管
22、等到(秀才)要離開(的時候),(盧君)問他要到哪里去。
23、秀才是一個弄虛作假(虛榮淺薄,不學無術(shù),不知悔改,愛吹牛)的人。
26.(2011?浙江省紹興市)
(二)(13分)
大鼠 蒲松齡
萬歷間①,宮中有鼠,大與貓等,為害甚劇。遍求民間佳貓捕制之,輒被啖食。適異國來貢獅貓,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闔②其扉,潛窺之。貓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見貓怒奔之。貓避登幾上,鼠亦登,貓則躍下。如此往復,不啻④百次。眾咸謂貓怯,以為是無能為者。 既而鼠跳擲漸遲,碩腹似喘,蹲地上少休。貓即疾下,爪掬頂毛,口龁⑤首領(lǐng),輾轉(zhuǎn)爭持,貓聲嗚嗚,鼠聲啾啾。啟扉急視,則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貓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則歸,彼歸則復,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劍,何異鼠乎! (選自《聊齋志異》)
【注釋】①萬歷: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 ②闔(hé):關(guān)閉。 ③逡(qūn)巡:從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僅;止。 ⑤龁(hé):咬。
19.給文中畫浪線的部分斷句,停頓處用“/”劃開。(限斷三處)(3分)
貓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見 貓 怒 奔 之。
2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遍求民間佳貓捕制之,輒被啖食 ( ▲ ) (2)適異國來貢獅貓 ( ▲ )
(3)眾咸謂貓怯,以為是無能為者 ( ▲ ) (4)既而鼠跳擲漸遲 ( ▲ )
2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3分)
句子:然后知貓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譯: ▲
22. 以下計策中,與文中貓所用的計策相類似的是( ▲ )(3分)
A.釜底抽薪 B.走為上計 C.欲擒故縱 D.調(diào)虎離山 E.聲東擊西
【答案】
27.(2011?浙江省溫州市)
(三)(10分)
李世民畏魏征
征狀貌不逾中人,而有膽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顏苦諫;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為 霽威③。嘗謁告④上冢,還,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嚴裝已畢,而競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實有此心,畏卿嗔,敵中輟耳?!鄙蠂L得佳鷂⑤,自臂⑥之,望見征來,匿懷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鷂競死懷中。
(選自《資治通鑒》)
【注釋】①回:回轉(zhuǎn),扭轉(zhuǎn)。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霽威:息怒。④謁告:請假。⑤鷂:猛禽。⑥臂:手臂,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著。⑦固:故意
2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善回人主意 ▲ (2)故中輟耳 ▲
(3)外皆嚴裝已畢 ▲ (4)上嘗得佳鷂 ▲
2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為霽威。
23.魏征向皇上奏事時,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請作簡要分析:(3分)
【答案】
21.(4分)(1)善于、擅長 (2)停止 (3)完成、結(jié)束 (4)曾經(jīng)
22.(3分)有時遇到皇上特別生氣,魏征神色一點不改變,皇上也就息怒了。
23.(3分)魏征看到皇上玩鷂,奏事時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勸誡皇上不能玩物喪志(不要忘記國家大事)。
28.(2011?浙江省義烏市)
(三)(8分)
濠州定遠縣①一弓手②,善用矛,遠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擊刺,常蔑視官軍,唯與此弓手不相下,曰:“見必與之決生死?!币蝗?,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適值偷在市飲酒,勢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觀者如堵墻。久之,各未能進。弓手者忽謂偷曰:“尉④至矣,我與汝皆健者,汝敢與我尉馬 前決生死乎?”偷曰:“諾。”弓手應聲刺之,一舉而斃,蓋乘隙也。
(選自沈括《夢溪筆談》)
【注釋】①濠州定遠縣:地名,今屬安徽。②弓手:又稱弓兵,宋代地方治安軍之一。③村步:村埠頭。步,通“埠”,碼頭。④尉:指縣尉,維持本縣治安。
1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2分)
A.善(善于、擅長)用矛 B.一舉而斃(殺死)
C.適值(剛好)偷在市飲酒 D.弓手者忽謂(對……說)偷曰
2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2分)
A.皆服其能 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勢象形
C.遂曳矛而斗 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D.見必與之決生死 時人莫之許也
2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汝敢與我尉馬前決生死乎?[來源:學科網(wǎng)]
22.根據(jù)選文,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弓手在與小偷決斗中取勝的原因。(2分)
【答案】
19.C(2分)
20.B(2分)
21.你敢和我在縣尉的馬前決一死戰(zhàn)嗎?(2分,意思符合即給分)
22.弓箭手運用智謀,找到突破口,抓住機會,戰(zhàn)勝小偷。(2分,意思符合即給分)
29.(2011?浙江省舟山市)
(三)阮孝緒傳(節(jié)選)(9分)
孝緒七歲, 出繼①從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遺財百余萬,應歸孝緒,孝緒一無所納,盡以歸胤之姊瑯邪王晏②之母,聞者咸嘆異之。
年十六,父喪不服綿纊③,雖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貴顯,屢至其門,孝緒度之必至顛覆,聞其笳管④,穿籬逃匿,不與相見。曾食醬美,問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醬。及晏誅,親戚咸爲之懼。孝緒曰:“親而不黨,何坐⑤之及?!本公@免。
[注釋]①出繼:此處指把孝緒送給堂伯阮胤之做兒子。②王晏:南朝齊尚令。后因貪財專權(quán)被殺。③綿纊(kuàng):指絲織品。綿:絲綿。纊: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種樂器,比喻王晏的儀仗。⑤坐:因事入罪。
2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3分)
(1)聞者咸嘆異之 (2)不服綿纊 (3)孝緒度之必至顛覆
22.下列句子中的“其”與其它三項不同的是( )(2分)
A.屢至其門 B.故人不獨親其親
C.安陵君其許寡人 D.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2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兔子的意思。(2分)
及晏誅,親戚咸為之懼。
24.選文中的阮孝緒具有哪些品質(zhì)?(2分)
【答案】
21.(1)驚異(認為……奇異) (2)穿 (3)估計
22.C
23.等到王晏被殺,內(nèi)外親屬都因此很害怕。
24.不愛財(不慕富貴);有遠見;孝順。
30.(2011?江蘇省泰州市)
(二)閱讀劉向的《蘇秦之楚》 一文,完成8 一11題。(14 分)
蘇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見乎王。談卒,辭而行。楚王曰:“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今先生乃不遠千里而臨寡人,曾②不肯留?愿聞其說?!睂υ唬骸俺迟F于玉,薪貴于桂,謁者③難得見如貴鬼,王難得見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見帝?!蓖踉唬骸跋壬蜕幄?,寡人聞命⑥矣?!?/p>
【注】①蘇秦:戰(zhàn)國時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謁者:古代掌管進見的人(國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館舍。⑥ 聞命:敬辭,指明白對方的意思。(選自《 戰(zhàn)國策》 )
8.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6 分)
⑴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得見乎王( )②不遠千里而臨寡人( )
?、墼嘎勂湔f(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
⑵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 分)
例句:蘇秦之楚
A.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狼》) B.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C.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9.用“/ ”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 分)
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 分)
?、懦迟F于玉,薪貴于桂。
譯文:
?、菩〈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判論戰(zhàn)》)
譯文:
11.試說說文中蘇秦和楚王的言行給了我們哪些有益的啟示。(2 分)
【答案】
【中考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外文言文閱讀】相關(guān)文章: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一句話評書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作者作品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常見借代詞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春秋時代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古代官職任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特殊稱謂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敬稱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謙稱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人的稱謂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詩句與人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