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 《記承天寺夜游》)
【乙】而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①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
……
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②園疏③,取池魚,釀秫酒④,瀹⑤脫粟⑥而食之。曰:樂哉游樂!
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予之所往而無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
(節(jié)選自蘇軾 《超然臺記》)
【注】①葺(qì):修整。 ②擷(xié):采摘。③疏:通“蔬”。④秫(shú)酒:用粘高粱釀的酒。 ⑤瀹(yuè):這里是煮的意思。⑥脫粟:糙米。
?、?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只畫一處)(2分)
因 城 以 為 臺 者 舊 矣
?、?下列句中的“之”與“以見予之所往而無不樂者”中的“之”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雨雪之朝 B.瀹脫粟而食之
C.輟耕之壟上 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⒏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3分)
⒐ 甲乙兩文分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甲文:
乙文:
6. 因 城 以 為 臺 者/ 舊 矣
評分意見:本題2分。
7.D
評分意見:本題共2分。
8.示例: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水草。
評分意見:本題共3分,重點實詞、虛詞解釋正確得2分。語言通順完整得1分。
9. 甲文:欣賞美景的愉悅、閑適之情和被貶之后的抑郁悲涼之情。
乙文:超然物外的豁達之情。
評分意見:本題共4分,甲、乙兩文的感情理解表達準確各得2分。
2007年中考《記承天寺夜游》試題
2007年浙江省湖州市
閱讀下面這篇文章,完成17—19題。8分
記承天寺夜游 蘇 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明。懷明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3分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 )
念無與為樂者 ( )
庭下如積水空明 ( )
18.翻譯句子。3分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譯文:
19.“閑人”一詞,滄桑凝重,它隱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2分)
參考答案:
17.高興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解析:考查的是解釋加點的詞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
18.只是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清閑的人罷了。解析:考查的是翻譯句子,要注意重點詞語的對譯,還要保證句子通順、無語病。解析:蘇軾的《記 承 天 寺 夜 游》是名家名作,考查的是課內重點文言文知識。
19.貶謫的悲涼 人生的感慨 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閑 解析:考查“閑人”一詞,滄桑凝重,它隱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解答此題一是要結合語境,把握題干活所給信息“滄桑凝重”,二是要根據文章的寫作背景來考慮。
2007年浙江衢州
記承天寺夜游
宋?蘇 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
(1)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 )
(2)懷民亦未寢 ( )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文:
21、“積水空明”、“藻、荇交橫”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2分)
22、本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你認為文章表達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復雜的感情?(3分)
參考答案:
19、①遂:于是,就 ②寢:睡覺 ③但: 只3分,每題1分)
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3分,意思符合即可)
21、寫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點。(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給分)
2007年山東省棗莊市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拭《記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月色人戶(窗戶) B.念無與為樂者(想到)
C.懷民亦未寢(睡覺) D.相與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庭下如積水空明——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C.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倆這樣閑極無聊的人啊。
9.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欣然起行”一句寫出了作者賞月的興奮喜悅之情。
B.“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貶謫的悲涼和對人生的感慨。
C.蘇軾“念無與為樂者”的“樂”與<醉翁亭記)中歐陽修的“樂”在思想內容上有著相同的意味。
D.本文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了一個“閑”字。
參考答案:
7.A
8.D
9.C
2007年山東省淄博市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8~10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記》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僭律霊?。戶: ②其實湖光染翠著工。工: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偻ハ路e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文:
?、诖藰妨襞c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世道哉!
譯文:
10.這兩段文字都寫了“月景”,但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參考答案:
8、①門 評分:每小題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9、①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②這種心得樂趣只能于山中隱逸的僧侶閑游的人共享又怎么能和俗世中人一起談論。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大體對即可。
10、前者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通過比喻表現(xiàn)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過描寫竹柏的影子來間接表現(xiàn)月光的明亮;后者則是單純用直接描寫來表現(xiàn)“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時月光的別樣趣味。
2007年德州市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23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10.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①月色入戶 戶 ②懷民亦未寢 寢
11.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文: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12. 本文寫于作者貶官黃州期間,你認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參考答案:
10.答案:①門 ②睡覺 評分:每小題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11.答案:①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②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大體對即可。
12.答案:本文表達了作者微妙復雜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貶謫的悲涼、賞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閑、人生的感慨。 評分:有“悲喜”或“復雜”之意即可得滿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2007年荊州市
閱讀《短文兩篇》,完成下面9-12題。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9.解釋加點詞的詞義。
?、贂造F將歇 ( ) ②月色入戶 ( )
?、弁ハ氯绶e水空明 ( ) 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 )
10.詞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實是欲界之仙都 問今是何世
C.與:念無與為樂者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D.尋:尋張懷民 尋病終
11.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譯文:
?、?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文:
12.簡答。
?、購谋磉_方式看,兩文都有緊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稱點睛之筆的 。
②從思想感情看,兩文都表達了對自然的親近和熱愛,但作者的心緒并不同?!队洺刑焖乱褂巍返奶K軾是受到貶謫的“ ”人,《答謝中書書》中的陶弘景則堪稱隱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個字)。
參考答案:
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門 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對一處給0.5分)
10. B (2分)
11. ①太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表達與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表達與此相近即可)(“蓋”是發(fā)語詞,可譯為“原來是”,也可以不譯出,直接翻譯出“也”字判斷句也可)(2分,每對一小題給1分)
12.①描寫 議論(答“抒情”也可)(1分,每對一處給0.5分)②閑 仙 (1分,每對一處給0.5分)以上共8分
【中考文言文閱讀理解:復習題2】相關文章: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一句話評書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作者作品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常見借代詞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春秋時代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古代官職任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特殊稱謂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敬稱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謙稱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人的稱謂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詩句與人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