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閱讀理解:復習題3

時間:2024-10-28 11:25:21 作文網(wǎng) 熱度: 語文知識 我要投稿

  2007邯鄲市(課)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14分)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一——,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4、選文的作者——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并稱“三蘇”,同屬“ 八大家”之列。(1分)

  5、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寫在下面橫線上。(2分)

  6、用“/”標示下列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1分)

  蓋竹柏影也

  7、解釋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2分)

 ?、倌顭o與為樂者 念:——

 ?、谙嗯c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

 ?、俳庖掠?,月色人戶,欣然起行。

  ②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9、作者在文中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怎樣的世界?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繪的世界:

 ?、谧髡叩男木常?/p>

  4、蘇軾,唐宋。(答完全正確者得1分;否則,不得分)

  5、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6、蓋/竹柏影也

  7、①考慮,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①(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窗戶(十分優(yōu)美),我高興地起來走出戶外。

 ?、谥皇侨鄙傧裎覀z這樣的閑人啊

  9、①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谧晕遗徘驳臅邕_(或雖遭貶謫依然 曠達

  2007年山東德州市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23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10.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僭律霊?戶 ②懷民亦未寢 寢

  11.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偻ハ氯绶e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文:

  ②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12. 本文寫于作者貶官黃州期間,你認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參考答案:

  10.答案:①門 ②睡覺 評分:每小題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11.答案:①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②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大體對即可。

  12.答案:本文表達了作者微妙復雜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貶謫的悲涼、賞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閑、人生的感慨。 評分:有“悲喜”或“復雜”之意即可得滿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2007年山東省棗莊市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拭《記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月色人戶(窗戶) B.念無與為樂者(想到)

  C.懷民亦未寢(睡覺) D.相與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庭下如積水空明——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C.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侨鄙傧裎覀z這樣閑極無聊的人啊。

  9.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p>

  A.“欣然起行”一句寫出了作者賞月的興奮喜悅之情。

  B.“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貶謫的悲涼和對人生的感慨。

  C.蘇軾“念無與為樂者”的“樂”與<醉翁亭記)中歐陽修的“樂”在思想內(nèi)容上有著相同的意味。

  D.本文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了一個“閑”字。

  參考答案:

  7.A

  8.D

  9.C

  2008年中考《記承天寺夜游》試題

  2008年南京市

  閱讀下面古文,完成7—12題。(12分)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度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宋]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連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風亭月樹間,以紅粉笙歌② 一兩隊點綴,亦復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往會心。嘗秋夜坐釣月磯③,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④,及佛燈隱現(xiàn)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與無際偕訪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無人,相與坐石臺,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覺悠悠欲與清景俱往也。生平過虎丘才兩度,見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記》,有刪改)

  [注]①虎丘:蘇州名勝。 ②紅粉笙歌:指歌女奏樂唱歌。 ③鉤月磯:在虎丘山頂。④風鐸:懸于檐下的風鈴。 ⑤無際、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月色人戶 木蘭當戶織

  B.然終不若山空人靜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時聞風鐸 隔簋竹,聞水聲

  D.生平過虎丘才兩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與無際偕訪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B.萬鐘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

  D.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譯文:

  10.用斜線(/)為乙文中畫曲線的句子標出兩處停頓。(2分)

  不 復 飲 酒 亦 不 復 談 以 靜 意 對 之

  11.用自己的話說說蘇軾是怎樣描寫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色與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點?(2分)

  答:

  參考答案:

  7.D

  8. A

  9. 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

  11.用比喻來描寫夜色。積水喻月光,藻荇交橫喻月下竹柏影。12.月色美好;幽靜。

  2008年湘西自治州

  (一) 比較閱讀蘇軾的兩篇作品,完成9 一12 題。

  【甲】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 分)

  ( l) 左牽黃,右攀蒼( )( 2)念無與為樂者( )

  10.下列句中的“/ ”廣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2 分)

  A.千騎 / 卷平岡 B、酒酣胸膽尚 / 開張

  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D、相與/步于中庭

  11、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3 分)

  ( l)請寫出《江城子? 密州出獵》中蘇軾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l 分)

  (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答:

  1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2 分)

  A.甲、乙兩篇均寫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時,甲境界開闊,表達愛國熱情;乙透露出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兩篇都寫到了“月”,甲篇“會挽雕弓如滿月”,表現(xiàn)了詩人殺敵報國的英雄氣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傳神的文字,描繪了空靈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閑人”指悠閑之人。

  D.甲、乙兩篇分別是詞和游記,體裁不同決定了語言風格的不同:前者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后者凝練含蓄,饒有余味。

  9 、( l)黃狗 (2)想

  10 、B

  11 、( l)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12. C

  2008湖北省宜昌

  觀 月(有刪改)

  ◆張孝祥

  ①月極明于中秋,觀中秋之月,臨水勝;臨水之觀,宜獨往;獨往之地,去人遠者又勝也?!裼嘀谓鹕扯?1),其具是四美者與?

 ?、谏w余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云,月白如晝。沙當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環(huán)之水,近者猶數(shù)百里。余系船其下,盡卻(2)童隸(3)而登焉。沙之色正黃(4),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閬風、瑤臺、廣寒之宮,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于是為備。書以為金沙堆觀月記。

  注釋:(1)金沙堆:在洞庭湖與青草湖之間,是由湖沙堆積而成的小島。

  (2)盡卻:全部退去。

  (3)童隸:書僮仆役。

  (4)正黃:純黃。

  6.寫出“天無纖云,月白如晝”的大意。

  7.解釋文中加點的“宜”和“是”的意思。

  8.作者所說的“四美”具體指什么?請用第②段中的原話回答。

  9.文中有一個四字詞與“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請寫出這個詞。

  答案:6、天上沒有一點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晝 7、宜:適合 是:此 、這 8、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 9、八月之望

  2008年浙江省溫州市

  (三)(12分)

  東坡食湯餅① 陸游

  呂周輔言:東坡先生與黃門公②南遷③相遇于梧、藤間④。道旁有鬻⑤湯餅者,共買食之。惡⑥不可食。黃門置箸而嘆,東坡已盡之矣。徐謂黃門曰:“九三郎⑦,爾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聞之,曰:“此先生‘飲酒但飲濕’⑧而已?!?/p>

  【注釋】①湯餅:面條。②黃門公:即蘇軾弟蘇轍。③南遷:貶謫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間:紹圣四年蘇軾貶海南,蘇轍貶雷州,南行途中兩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間。⑤鬻:賣。⑥惡(cū):通“粗”。⑦九三郎:蘇軾對弟弟的稱呼。⑧飲酒但飲濕:只管飲酒,莫管它的味道。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

  (1)惡不可食 ▲ (2)徐謂黃門曰 ▲ (3)秦少游聞之 ▲

  20.找出與例句中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 ▲ )(3分>

  例句:道旁有鬻湯餅者,共買食之

  A.錄畢,走送之 B.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輟耕之壟上

  2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黃門置箸而嘆,東坡已盡之矣。

  22.從蘇東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個 ▲ 的人。

  19.(1)吃(2)告訴、對……說(3)聽說、聽見 20.A 21.黃門公(蘇轍)放下筷子嘆氣,而(這時)蘇東坡已經(jīng)吃完了(面條)。 22.豁達(樂觀、灑脫)

  2009年中考《記承天寺夜游》試題

  2009年山東泰安市

  【甲】水陸草木之花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元豐六年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庭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者耳。兩人耳。

  7.解釋加點的詞。(4分)

 ?、偬蘸篚r有聞 鮮: ②濯清漣而不妖 濯:

  ③亭亭凈植 植: ④相與步于庭中 步:

  8.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譯文:

 ?、谕ハ氯绶e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文:

  9.甲文運用了 的表現(xiàn)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乙文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fā)了 心情。(4分)

  參考答案:

  7.(1)少 (2)洗滌 (3)豎立 (4)走 [評分]4分。每小題1分。

  8.(1)我惟獨喜愛蓮花,蓮從淤積的污泥里長出來卻不受一點沾染。(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枝葉的影子。 [評分] 4分,每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

  9.托物言志 壯志未酬的苦悶 [評分] 4分。 每空2分,意思對即可。

  中考《記承天寺夜游》試題

  2010上海市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9—11題(8分)

  記承天寺夜游

 ?、僭S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②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④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http://www.zk5u.com/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含義(3分)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11、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時間、地點和起因。

  B、第②句寫出了作者與張懷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寫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顧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無寸縷之絲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貶后復雜的內(nèi)心感受。

  【答案】

  9.北宋 蘇軾

  10.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便一起到院子里漫步。

  11. B

  《記承天寺夜游》

  一、(2011年浙江麗水)

  閱讀甲乙兩文,完成題。(8分)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

  ⑴ 念無與為樂者 ⑵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⑶ 相與步于中庭

  2.下面兩個句子所描寫的景物各有什么特點?(2分)

 ?、磐ハ氯绶e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旗F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3.根據(jù)甲乙兩文內(nèi)容,完成下表。(3分)

  選 文時 間景情

  甲 文⑴月景閑情

  乙 文更定⑵⑶

  答案:1.⑴考慮、想到 ⑵我 ⑶在

  2.⑴空明清麗 疏影搖曳 似真似幻 ⑵冰花彌漫 水天一色

  3.夜(晚上、夜晚) 雪景 癡情

  評分標準:第20題3分,每空1分。 第21題2分,每小題1分,第⑴題答“空明清麗”,第⑵題答“水天一色”也可。 第22題3分,每空1分。

  二、(2011年山東臨沂)

  文言文閱讀(13分)

  閱讀下面【甲】【乙】兩個文言選段,做6-9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記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節(jié)選自袁宏道《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2分)

 ?、旁律霊?。 戶:

 ?、粕w竹柏影也。 蓋:

 ?、侵刮?、未、申三時。 止:

 ?、绕鋵嵑馊敬渲?。 工: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诺匍e人如吾兩人者耳。

 ?、瓢部蔀樗资康涝?

  3.【甲】【乙】兩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分別是什么?同是描寫月色,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艑懺抡Z句

 ?、泼鑼懛椒?/p>

  4.【甲】【乙】兩文篇末的議論分別表露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或感情?(2分)

  答案:1.⑴窗戶⑵原來⑶僅僅,只是⑷美妙

  2.⑴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⑵怎么能講給那些世俗的人聽呢?

  3.⑴【甲】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疽摇吭掠坝炔豢裳裕☉B(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⑵【甲】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jié)合,通過比喻描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過竹柏的影子,間接地寫出了月光的明亮?!疽摇课耐ㄟ^對月下景物的描寫,間接表現(xiàn)了月光的別樣趣味。

  4. 【甲】文表現(xiàn)出作者豪放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也隱含著被貶后內(nèi)心的悲涼與自慰。【乙】文表現(xiàn)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

【中考文言文閱讀理解:復習題3】相關文章: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一句話評書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作者作品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常見借代詞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春秋時代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古代官職任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特殊稱謂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敬稱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謙稱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人的稱謂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詩句與人10-28

99re免费视频精品全部,一级特黄无码毛片av一区二区,色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毛片无码专区精品一区 www.sucai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