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011?浙江省紹興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選自課文《<孟子>兩章》)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4分)
(1)委而去之 ( ▲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 (4)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 )
16.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 (2分)
A.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委而去之
B.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C.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句子: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翻譯: ▲
18.文中體現(xiàn)了孟子怎樣的治國主張?(3分)
答: ▲
【答案】
44.(2011?浙江省溫州市)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_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
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
(1)每有會意 ▲ (2)性嗜酒 ▲
(3)期在必醉 ▲ (4)既醉而退 ▲
1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項是(▲)。(3分)
A.亦不詳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C.親舊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盡其材
19.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20.五柳先生“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4分)
【答案】
17.(4分)(1)體會、領(lǐng)會(2)愛好、特別喜歡(3)期望、希望(4)已經(jīng)
18.(3分)B
19.(3分)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fā)財做官。
20.(4分)五柳先生率真隨性,讀書只為得到精神的快樂;他淡泊名利,不為功名利祿而讀書。
45.(2011?浙江省義烏市)
(二)(8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禮記?禮運》)
[乙]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選自《桃花源記》)
16.解釋下列文言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 選賢與( ▲ )能 (2)貨惡( ▲ )其棄于地也
(3) 故( ▲ )外戶而不閉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
1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文言句子。(2分)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18.[甲] 文中闡述的“大同社會”與[乙]文中描繪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答案】
16.(1)“與”通“舉”,選拔(2)憎惡(3)所以(4)類(4分,每小題1分,意思對即給分)
17.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處處可以聽到。(2分,意思符合即給分)
18. 兩文都表現(xiàn)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追求。(2分,結(jié)合語句分析也可)
46.(2011?浙江省舟山市)
(二)滿井游記(節(jié)選)(9分)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1)風力雖尚勁 (2)呷浪之鱗
1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兔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選文第一段是從哪三方面描繪滿井早春氣息的?(3分)
20.文中畫線句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答案】
17.(1)猛,強有力 (2)代魚
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沒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這一點)啊。
19.郊外的植物(柳條麥田)、游人、魚鳥。
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官場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寫出“寄情山水”即可)
47.(2011?福建省莆田市)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5-8題。(18分)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5、解釋下列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錄畢,走送之
(2)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3)四支僵勁不能動
(4)主人日再食
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
(1)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在文中用“勤且艱”為概括自己的學習生涯。那么,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哪三個方面的困難?請根據(jù)文意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在求學的過程中為什么能做到勤奮刻苦?請用文中的句子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跑 已經(jīng) 通“肢” 每天
6、(1)家里窮,沒有辦法得到書,就經(jīng)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
(2)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當中,毫無羨慕的意思。
7、無書之難 無師之難 求學之難
8、以中有足樂者,不 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48.(2011?湖北省恩施市)
(三)閱讀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問題(8分)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
1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乓允侨硕嘁詴儆?。 ⑵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谴髦炖t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 ⑷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19.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庞嗔⑹套笥?,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
?、埔灾杏凶銟氛?,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20.本文是作者給馬生的贈序,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敘述自己的求學經(jīng)歷的?
21.文中哪句話揭示了宋濂求學不輟的原因?
【答案】
18.(2分)⑴假:借(0.5分);⑵叩:請教(0.5分);⑶腰:腰佩,這里用作動詞(0.5分);⑷支:通“肢”,肢體 (0.5分)。
19.(2分)⑴我站在旁邊侍候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cè)著耳朵,向他請教。(1分)⑵因為內(nèi)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情(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其他的人。(1分)
20.(2分)⑴學習的刻苦(0.5分);⑵從師的艱難(0.5分);⑶求學的艱苦(1分)三個方面?;颍呵谇移D若此(2分)。
21.(2分)“以中有足樂者”或“余幼時即嗜學”。
【中考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5】相關(guān)文章: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一句話評書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作者作品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常見借代詞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春秋時代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古代官職任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特殊稱謂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敬稱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謙稱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人的稱謂10-28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詩句與人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