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演練
1.(2010,浙江寧波中考)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p>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p>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僮幽又剜鲇杏?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2)下面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
B.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 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
D.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雖殺臣,不能絕也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4)子墨子在與楚王的最后交鋒中,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況?
2.(2010,重慶中考)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加點的字。
?、倏蓯壅呱蹀?蕃
?、阱鍧i而不妖 濯
③不蔓不枝 枝
?、芴蘸篚r有聞 鮮
(2)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儆瑾殣凵徶鲇倌喽蝗荆?/p>
?、诳蛇h觀而不可褻玩焉
(3)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君子”應(yīng)是怎樣的人?(用自己的話回答)
(4)你喜歡什么花?請談?wù)勀阆矚g這種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樣的思想感情。(可只談原因或只談思想感情)
3.(2010,廣東省中考)閱讀下面文段,完成第(1)~(3)題。
三 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酈道元堪稱寫水的高手,他用“□□□□,□□□□”描寫水勢盛大,又用“□□□□,□□□□”描寫江水清澈,語言凝練而意蘊豐富。(用原文的語句填空)
(3)文末描寫“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突現(xiàn)了三峽的什么特點?
4.(2010,江蘇中考)閱讀《愚公移山》中的兩段文字,完成(1)—(5)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1)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
畢力平險
錄畢,走送之(《送東陽馬生序》)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爭高直指(《與朱元思書》)
雜然相許
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出師表》)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忱患,死于安樂》)
(2)下面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項?
A.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B.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陳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岳陽樓記》)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說》)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4)本文語言簡潔,但又不失生動,請以“始齔,跳往助之”為例作簡要分析。
(5)文中畫線的句子是愚公之妻與智叟對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請加以比較,說說有什么不同之處。
5.(2010,上海中考)閱讀下文,完成第(1)—(3)題。
記承天寺夜游
①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②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④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含義。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3)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時間、地點和起因。
B.第②句寫出了作者與張懷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寫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顧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無寸縷之絲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貶后復(fù)雜的內(nèi)心感受。
6. (2010,湖北襄樊中考)閱讀文言文《桃花源記》,完成(1)—(5)題。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大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仝淠敖煌? ) ②欣然規(guī)往( )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芳草鮮美 陶后鮮有聞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予作文以記之
D.設(shè)酒殺雞作食 食之不能盡其材
(2)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請用簡潔的文字補充下面對“漁人”行蹤的概括:
發(fā)現(xiàn)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離開桃花源→ 。
(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會理想,請談?wù)勀銓ψ髡哌@一社會理想的積極意義的認識。
7. (2010,黑龍江哈爾濱中考)閱讀《桃花源記》,回答(1)—(4)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仝淠埃?②向:
(2)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填序號)
?、?其中往來種作 ② 見漁人,乃大驚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既出,得其船 ④ 設(shè)酒殺雞作食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3)把下面兩句話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初極狹,才通人。
?、诖逯新動写巳?,咸來問訊。
(4)南陽劉子驥“聞之,欣然規(guī)往”說明了什么?
8. (2010,北京中考)閱讀《陳涉世家》(節(jié)選),完成第(1)~(3)題。
二世元年七月,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①。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②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dāng)立,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蛞詾樗溃蛞詾橥?。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眳菑V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③”陳勝、吳廣喜,念貴,曰:“此教我先威眾耳?!蹦说弧瓣悇偻酢?,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④“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注]①有教材為“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②有教材此處為逗號。③有教材此處為嘆號。④有教材此處有冒號。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俳裢鲆嗨?亡:
?、谝硕鄳?yīng)者 應(yīng):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
?、偕鲜雇鈱⒈?翻譯:
?、谥萌怂吏~腹中 翻譯:
(3)閱讀選文,寫出引發(fā)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
9.(2010,吉林省中考)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論語(節(jié)選)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xué)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學(xué)而》)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
子曰:“默而識①之,學(xué)而不厭②,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學(xué)如不及④,猶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⑤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已矣。”(《子張》)
[注釋]①識(zhì):記住。②厭:滿足。③好古:愛好古代文化。④及:趕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淺薄的人。⑥亡:指不知道的東西。
(1)《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是 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
(2)下列句中加點詞讀音和意義都不同的一組是 。
?、賹W(xué)而時習(xí)之/學(xué)如不及 ②吾日三省吾身/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壅d女知之乎/誨人不倦 ④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3)請用自己的語言寫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體內(nèi)容。
(4)請寫出對“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的理解。
(5)請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脑颉?/p>
(6)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我們?yōu)槿颂幨烙惺裁磫⑹?
(7)選文后五則內(nèi)容都與學(xué)習(xí)有關(guān),請你選擇感悟最深的一則,寫出在學(xué)習(xí)方面所獲得的啟示。
10.(2010,江蘇南京中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也,博學(xué)有才氣。人問以會稽山川之狀,愷之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若云興霞蔚?!睈鹬渴掣收?,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p>
尤善丹青①,圖寫特妙,謝安深重之,以為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每圖起人形,妙絕于時。嘗圖裴楷象,頰上加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
尤信小術(shù)②,以為求之必得。人嘗以一柳葉紿③之,曰:“此蟬所翳葉也,取以自蔽,人不見己?!睈鹬?,引葉自蔽,信其不見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傳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
[注]①丹青:指繪畫。②小術(shù):小技巧,小法術(shù)。③紿:欺騙。
(選自《晉書?文苑》,有刪改)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若云興霞蔚 ②恒自梢至根
?、塾壬频で?④故俗傳愷之有三絕
(2)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與“山川之狀”中的“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
C.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D.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倜繄D起人形,妙絕于時。
?、谝詾榍笾氐?。
(3)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用文中詞語填空。
謝安對顧愷之非常器重,是因為顧愷之的 ”;顧愷之竟然相信一片柳葉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視它,足以顯示他的“ ”。
11. (2010,浙江寧波中考)
疑人竊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竊友人之履以歸,楚人不知也。適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竊履進,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來過,?見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駭曰:“吾固疑之,果然竊吾履?!彼炫c之絕。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門,而悔謝曰:“吾不能知子,而繆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請為以如初?!?中.考.資.源.網(wǎng)
(選自《歷代寓言大觀》,作者王守仁)
[注釋]①踵:到,走到。②繆:“謬”,錯誤,荒謬。
(1)根據(jù)《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義項,為下面句中加點的詞選擇恰當(dāng)?shù)慕忉尅?/p>
?、儆讶藖磉^( )
A.走過,經(jīng)過 B.勝過,超越
C.錯誤,過失 D.訪,探望
?、谟饽甓卤? )
A.暴露,顯露 B.兇惡殘酷的
C.突然 D.欺凌,損害
(3)下面句子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逐與之絕。
A.甚意,汝之不惠 B.乃入見
C.微斯人,吾誰與歸? D.行者休于樹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竊吾履。
(5)聯(lián)系全文,你認為友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并請結(jié)合你的生活體驗加以評價。
12. (2010,天津中考)閱讀文言文,回答(1)~(3)題。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④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選自《列子?湯問》)
[注釋]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聳的樣子。③洋洋:寬廣的樣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①伯牙善鼓琴 善:
?、谏圃?,峨峨兮若泰山 善:
(2)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
(3)“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至今廣為傳頌,從文中的哪句話可以看出子期堪稱伯牙的“知音”?請結(jié)合文意,談?wù)勀銓Α爸簟钡睦斫狻?/p>
13. (2010,廣東深圳中考)閱讀下面甲、乙兩篇選文,完成(1)—(2)題。
(甲)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乙)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袍蔽衣處其間,略無慕艷蓋。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谪摵D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甲文“故時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樂者”中的“樂”分別具體指什么?結(jié)合選文,就如何在生活中獲得樂趣談?wù)勀愕玫降膯⑹?回答兩點即可)。
14.(2010,江蘇鹽城中考)比較閱讀下面兩個文言語段,完成(1)—(5)題。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選自《曹劌論戰(zhàn)》)
[乙]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濟。司馬○4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惫唬骸安豢伞!奔葷闯闪?,又以告。公曰:“未可?!奔汝悺?而后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6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傷,不禽二毛○8。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馀○9,不鼓不成列?!?/p>
(選自《子魚論戰(zhàn)》)
[注釋]○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成列:指擺好陣勢。○3既:盡,全部?!?司馬:官名,這里指子魚。○5陳:通“陣”,指擺好陣勢。○6門官:國君的衛(wèi)士?!?重(chónɡ):重復(fù),再次?!?二毛:頭發(fā)斑白的人。○9亡國之馀:亡國者的后代。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偕窀ジR?福: ②公傷股,門官殲焉 股:
(2)請用“/”給下面兩個句子標(biāo)出朗讀停頓。(每句只劃一處)
?、傧?視 其 轍 ②宋 公 及 楚 人 戰(zhàn) 于 弘
(3)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傩〈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
?、诒吮姾凸眩捌湮醇葷?,請擊之。
(4)理解文段內(nèi)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賉甲]文曹劌“請見”的原因是 ,他認為“可以一戰(zhàn)”的理由是:
。
?、赱乙]文子魚認為發(fā)動進攻的有利時機是 。
(5)從選段文字看,長勺之戰(zhàn)和泓水之戰(zhàn)為什么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jié)局?
15. (2010,遼寧朝陽中考)閱讀[甲][乙]兩篇選文,回答(1)—(4)題。
[甲]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韓愈《馬說》)
[乙] 有人賣駿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②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③之賈?!辈畼纺诉€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④而馬價十倍。 (選自《戰(zhàn)國策》)
[注釋]①比:副詞,接連地。 ②還:通“環(huán)”,環(huán)繞。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
?、俨琶啦煌庖?。 見:
?、趫?zhí)策而臨之。 臨:
?、墼缸舆€而視之。 子:
?、苋ザ欀?。 顧:
(2)翻譯選文中劃“ ”的句子。
?、俨咧灰云涞?,食之不能盡其材。
?、诒热┝⑹?,人莫知之。
(3)[甲]文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4)當(dāng)今社會,商家請名人作廣告已成時尚。請結(jié)合甲、乙二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簡要談?wù)劇懊诵?yīng)”的利或弊。
[真題演練]答案
1.(1)①“圉”通“御”,抵擋;②入侵。(2)B (3)我知道你用來抵御我的方法,我不說。 (4)明白告訴公輸盤與楚王,宋國已做好充分準(zhǔn)備,使公輸盤與楚王不敢輕舉妄動,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頭。
2.(1)①多② 洗滌 ③長枝節(jié) ④很少 (2)①我則惟獨喜愛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 ②(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3)具有不慕富貴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莊重,質(zhì)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茍,豁達大度,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4)示例l;蘭花,蘭花無論后于何處都是默默無聞的綻放,默默散發(fā)出幽香,具有純樸高雅,不張揚、不媚俗的品質(zhì)。示例2:梅花,“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奮進、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示例3:桂花,桂花不僅香氣濃郁,而且可以作為香料,入藥、人茶,有很強的實用價值,自然讓人聯(lián)想到無私的奉獻。(由桂冠、月中的桂樹想到桂花的高貴亦可)
3.(1)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3)一是突現(xiàn)了三峽秋季凄清肅殺的環(huán)境特點;二是突現(xiàn)三峽山高、峽長、嶺連的地形特點。
4.(1)C (2)D (3)于是率領(lǐng)挑擔(dān)子的三個兒孫,敲鑿石頭,挖掘泥土,用箕畚運到渤海的邊上。
(4)寥寥六字,把一個鄰家小孩積極參與挖山的動作、神情寫活了。作者不直接寫孩子小,而是用“始齔”這一典型特征來表現(xiàn)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愛的樣子躍然紙上?!疤敝兄灰粋€“跳”字,就把孩子興奮得跳來跳去的那種稚氣生動地描摹了出來。這樣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
(5)不同一:出發(fā)點不同。其妻是在“雜然相許”的前提下“獻疑”,一個“獻”字表明她對愚公的關(guān)心;智叟不是提出疑問,“笑而止之”是對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強了否定的意思。不同二:語氣不同。兩人雖然都用了反問的句式,但其妻的語氣是委婉的,智叟的語氣是刻薄的。如“以君之力”與“以殘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醒,后者則帶有不敬之意;“曾不能損魁父之丘”與“曾不能毀山之一毛”相比,前者是一種擔(dān)心,后者則是一種嘲諷。
5.(1)北宋 蘇軾 (2)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便一起到院子里漫步。 (3)B
6. (1)①交錯相通 ②計劃 (2)B
(3)(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至于)魏、晉兩朝就更不用說了?;颍簡柆F(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 “何世”“乃”“無論”必須譯正確)
(4)進入桃花源 復(fù)尋(迷失)桃花源
(5)作者這一社會理想寄托了作者對和平的向往,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觀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颍鹤髡哌@一社會理想是對當(dāng)時黑暗的社會的批判,在客觀上也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點“對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
7. (1)①阡陌:田間小路 ②向:從前的、舊的 (2)④ (3)①起初,洞口很狹窄,只容一個人通過。 ②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 (4)說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
8. (1)①逃亡(逃走) ②響應(yīng) (2)①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 ②放在別人所捕(獲)的魚的肚子里。 (3)失期,法皆斬。(或: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9.(1)儒 (2)④ (3)圍繞“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xué)業(yè)是不是復(fù)習(xí)過了呢?”回答即可。
(4)圍繞“只讀書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有害(疑惑)?!被卮鸺纯伞?/p>
(5)圍繞“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xué)習(xí),(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6)圍繞“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別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愛之心待人”回答即可。
(7)圍繞“默默地記住知識,勤奮學(xué)習(xí)而不滿足;愛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學(xué);勤奮好學(xué);謙虛誠懇;溫故而知新,日積月累”等回答即可。
后五則選文的大意:
孔子說:“默默地記住知識,勤奮學(xué)習(xí)而不滿足,教導(dǎo)別人不知疲倦,除此之外,我還做了些什么呢?”
孔子說:“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學(xué)獲得知識的人?!?/p>
孔子說:“學(xué)習(xí)起來就好像總怕趕不上似的,還怕丟掉了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的東西?!?/p>
孔子說:“我是無所不知的嗎?不是的!如果一個鄙陋淺薄的人誠懇地向我請教,我就從他所提出的問題的各方面反問到底而詳盡地告訴我。”
子夏說:“每天都能學(xué)到自己不會的知識,每月都不忘掉自己學(xué)會的東西,這就可以說是好學(xué)了啊?!?/p>
10.(1)①好像 ②常常 ③擅長 ④流傳、傳說(,意對即可) (2)A (3)①(顧愷之)每每畫起人像,在當(dāng)時都是極好的。②(顧愷之)認為追求它一定會得到。(意對即可) (4)畫絕 癡絕
11. (1)①D;②A (2)B (3)我本來(就)懷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4)友人是一個知錯就改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往往也會有誤解別人的事情發(fā)生,但我們?nèi)绻茉诹私馐虑榈恼嫦嗪笥掠诔姓J并改正錯誤,這也是難能可貴的。
12. (1)①擅長 ②好 (2)你聽琴時所想到的,就像我彈琴時所想到的。(意思對即可) (3)“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被颉扒孔?,鐘子期輒窮其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意思對即可)
13. (1)①(我)抬頭看它們(或蚊子),脖子因此(變得)僵硬了。 ②(我)背著箱子,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
(2)第1問示例:“趣”:①把叫聲如雷的蚊子看作在空中飛舞的群鶴(或: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②把沖煙飛鳴的蚊子看作青云白鶴的景象(或: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 “樂”指讀書(或“從師求學(xué)”)。
第2問示例:①學(xué)會觀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樂趣。②保持一顆好奇心,善于從平淡的生活中尋找樂趣。③展開聯(lián)想、想象,讓平凡的事物變得神奇、有趣。④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⑤能以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艱苦的生活。
14.(1)①賜福,保佑。②大腿。 (2)①下/視其轍 ②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
(3)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會根據(jù)實情來處理。 ②敵人多我方人少,乘他們還沒有完全渡過泓水,請下令出擊。
(4)①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②及其未既濟
(5)長勺之戰(zhàn)魯莊公取信于民且善于聽取曹劌的建議,戰(zhàn)爭中善于抓住戰(zhàn)機,因此取勝;泓水之戰(zhàn)宋公不能聽取子魚的意見,固執(zhí)己見,不能抓住戰(zhàn)機,因此失敗。
15. (1)①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 ②臨,面對。 ③子,你。 ④顧,回頭看。
(2) ①不能用正確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馬的標(biāo)準(zhǔn)喂養(yǎng)它。(直譯、意譯均可。)②連續(xù)三天在集市上賣馬,沒有一個識馬的。
(3)多出人才,人盡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4)聯(lián)系“伯樂”“馬”,“名人效應(yīng)”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中考文言文閱讀理解:沖刺點撥檢測試題(附答案)2】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