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在《談美》中記述他游經(jīng)阿爾卑斯山的感受,他在山腳看到了“慢慢走,欣賞啊”的立牌,便發(fā)覺這是讓我們在光怪陸離的世界里享受美的箴言。
如今審美追求愈發(fā)多元化,但我們很難不發(fā)現(xiàn)所處社會審美能力的低下,一昧追求感官上的沖擊,卻忽視了內(nèi)涵的挖掘和對人們心靈的啟發(fā)。在復興大潮中,一些佛像遭受了“毀容式”修復,打造美食一條街時卻因相同裝潢的白底黑字被嘲笑為“殯葬一條龍”服務,還有洗腦神曲在大街小巷循環(huán)播放造成了噪音污染和對市民的精神污染。。。。。。如此種種,不僅摧殘了我們的精神和現(xiàn)實生活,也在潛移默化中扼殺了我們對美的感知能力,所以我們亟待高質(zhì)量的審美教育。
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審美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我們健全的人格,以及對生活事物的感知與共情能力。于是孔子可以聞禮樂而識民風,我們可以在“馬半邊”“夏一角”等獨具風格的藝術作品中,體會到歷史的迷茫與絕望。感受古壁畫的瑰麗,梵高的生命力,只是審美教育最基礎的意義,在更高境界上,審美教育更是讓我們?nèi)缤玖w林先生在燕園對紫藤蘿產(chǎn)生生命同等厚重的情感一樣,在春花秋月夏蟬冬雪中,讓靈魂與自然共舞,從而獲得心靈的滋養(yǎng)和慰藉。美育立人,美讓心靈不死。
然而美育工作任重而道遠,現(xiàn)代學生的美育不是缺失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當美的教育有了硬性指標,文藝復興時絢爛的文化藝術只能萎縮成考綱上生硬的幾行字,學生可以對達芬奇、拉斐爾的藝術特點張口道來卻難以與當時背景下的人們共情。美育并沒有發(fā)揮建立人內(nèi)心和外界橋梁的作用。江蘇大學文學院周衡老師在開學時說過:“我會給你們兩次逃課的機會,一定會有什么比上課更重要,比如樓外的蒹葭,比如今晚的月亮。”所謂師者,鼓勵學生追尋美好的事物,學生向往的“蒹葭”和“月亮”,一定不比古詩中遜色。
哲學家以詩意的語言說,“教育的本質(zhì)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養(yǎng)成,靈魂的塑造。當每個公民都有發(fā)掘美好的眼睛和心靈,擁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僅是個人之福,也是國家之幸。
愿我們與美共行。
【美育立人-議論文800字】相關文章:
我們的校園-寫景作文1000字09-30
和看櫻桃度過的夏天-寫景作文100009-30
我的同桌“ 小雀斑”-人物作文100009-30
青春的旋律-初中記敘文1000字09-30
我的學偉小學-寫景作文1000字09-30
記憶中的那棵“玫瑰樹”-寫物作文109-30
西湖-導游詞作文1100字09-30
家的變化-初中記敘文1000字09-30
我敬佩的一個人-人物作文1100字09-30